新聞資訊
news從張北草原高聳入云的風機列陣,到新加坡騰格水庫的浮體光伏,從巴基斯坦卡拉奇“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到紅海之濱沙特吉達南部一眼望不到頭的全球最大光伏項目,一條以綠色為底色的能源絲路,正自中國不斷向外延伸、跨越山海。
時值“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新中國電力規劃設計事業及中國能建中電工程共同迎來75周年。在松遼大地上奠定基石,與時代脈搏同頻、與行業發展共振的中電工程,作為中國能源電力建設領域的“國家隊”和“排頭兵”,正在以“共商、共建、共享”為筆,清潔能源為墨,在全球能源合作版圖上工筆繪就一幅綠色共贏的時代畫卷。
縱橫經緯:織就綠色能源全球版圖
在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州的戈壁深處,延綿數十公里的白色風機勾勒出中亞腹地最為磅礴的清潔能源畫卷。這座由中電工程參與設計打造的中亞最大風電場,預計年發電量可達35.9億千瓦時,每年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160萬噸,惠及當地百萬居民。

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風電項目
“十四五”期間,像這樣的大型新能源項目正在中電工程的全球版圖上不斷涌現。
在東南亞,蔚為壯觀的12萬余塊太陽能光伏板,在新加坡騰格水庫的水面鋪陳,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稱其“標志著新加坡在推動環境可持續性方面邁出了一大步”;在中東,由中電工程西北院等3家所屬單位共同承建的全球最大光伏電站阿爾舒巴赫項目,建成之后,每年將減少碳排放量約312萬噸,成為沙特“2030愿景”的關鍵支撐。

新加坡騰格水庫浮體光伏項目

沙特阿爾舒巴赫光伏電站
如今,中電工程已將海外版圖延伸至全球140余個國家和地區,結成覆蓋“投資-規劃-建設-運營”全周期的國際能源合作經緯網,并在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的過程中,以規劃咨詢設計優勢,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一體化大策劃解決能力。

全資收購西班牙EAG公司
值得留意的是,中電工程踏遍全球的綠色足跡并非基于簡單的工程復制,而是充分發揮深度適配屬地需求的國別市場優勢。公司不僅深度參與電力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越南、老撾等國電源項目建設和電力聯網工程,還全資收購西班牙易安公司與蓋颯公司,促進了中電工程國內企業與海外企業市場開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讓“中國方案”在歐洲區域能源市場落地生根,推動環地中海清潔能源基地成為中國電力規劃設計“走出去”的閃亮舞臺。
全鏈深耕:技術縱深打破合作邊界
伴隨中電工程引領的綠色能源絲路,以加速覆蓋全球之勢彰顯廣度,其縱貫核電、風電、光伏、光熱、儲能、氫能,乃至地熱、生物質、綠色氫氨醇等多領域清潔能源的技術穿透力也在體現深度。
中電工程在新能源各技術領域的廣泛涉獵,幾乎達到了無所不包的多維度覆蓋。風電、光伏領域,公司的足跡踏遍草原、沙漠、高山、深海各類場景;儲能領域,公司的項目橫跨鋰電、液流、飛輪、重力、壓縮空氣等各種技術路線。
技術路線多元布局并未削弱中電工程的專業深度,核心技術領域的專精突破,本就是其邁向全球市場的關鍵基石,尤其在核電領域,中電工程的表現格外亮眼。

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核電項目
作為與新中國核電事業一同成長的核電領域首批參與者,中電工程參與設計建設核電工程項目占中國核電裝機總量的90%以上,完成了95%以上國內投運核電機組和全部出口機組的常規島設計。今年4月,由華東院承擔常規島設計的卡拉奇“華龍一號”十年答卷通過最終驗收,標志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走出去”第一站圓滿完成最后一個里程碑節點,實現為巴基斯坦填補近三分之一的電力缺口。

摩洛哥三期150兆瓦塔式光熱電站
當然,全鏈深耕的價值實現最終也要落地于具體的場景條件,“因地制宜”是發揮規劃設計領域優勢解決地域性痛點的不二法門。在摩洛哥,由中電工程西北院設計完成的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塔式光熱項目摩洛哥三期150兆瓦塔式光熱電站,以7400面定日鏡向沙漠烈日汲取能量;在南美,巴西美麗山水電特高壓直流送出一、二期項目,依托中電工程的特高壓工程設計技術積淀,穿越“地球之肺”,建成該國歷史上所經生態環境最為多樣的輸電工程。

巴西美麗山水電特高壓直流送出項目
合作共興:一帶一路上的中國方案
技術實力筑牢根基、全球版圖持續拓展,中電工程的國際合作已經超越單一工程交付的傳統模式,邁向以規則輸出、價值共享為核心的“筑生態”階段。
精耕海外市場40余年,中電工程早自改革開放之初便開啟國際交流合作,承擔援外電源、電網工程,后又以“搭船出海”的方式在東南亞國家完成多個項目。從勘察設計到投資運營,從參股合作到兼并收購,從聯合運營到獨立運作,中電工程國際化運營能力持續提升。

《海外74國電力發展研究》叢書
在不斷拓展國際能源合作“朋友圈”的同時,中電工程將中國技術、中國方案輸出海外,以規則標準“軟聯通”破解跨國合作,讓中國標準成為全球合作的通用語言,真正為世界能源網絡充電賦能。匯集200多位規劃與國際業務骨干專家和一線人員, 系統分析研究“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電力發展現狀、電力政策和電價等,編制出版《海外74國電力發展研究》叢書,覆蓋全球74個國家的電力發展現狀及政策研究,成為全球能源合作的“智力地圖”,獲得政府、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廣泛認可。

東盟綠色發展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牽頭成立中國綠色低碳國際產業聯盟,與國際能源署、世行等多邊機構合作創新融資模式,推動中國標準與東道國標準對接融合。牽頭成立中國東盟綠色發展研究中心、中歐科技創新中心,促進各國綠色技術交流與創新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和能力建設。

老撾北部能源基地項目開展“愛心啟航”助學行動
模式升級的合作共興,落實到屬地深耕,中電工程以“管理國際化、人員屬地化、資源全球化”為原則,將ESG理念融入項目全生命周期,合作成果得以真正惠及海外東道國民生,為共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世界能源電力貢獻中國智慧。
七十五載初心如磐,萬里絲路綠意盎然。從松遼大地上寥寥12人的先鋒隊到如今全球能源合作道路上的領軍力量,中電工程的發展軌跡也是中國電力設計事業從追趕到引領的生動縮影。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浪潮中,這條以“綠色共贏”為內核的能源絲路,還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持續注入更加持久的動能。